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做“大好人”或是心理缺陷

发布时间:2019-04-20 12:38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对人友善却伤自己 这是通过一名女性密友的故事分析这种“友善

对人友善却伤自己

这是通过一名女性密友的故事分析这种“友善病”。

泰勒的朋友对工作、家庭、朋友面面俱到,抚育两个孩子、照看房子、参加家庭教师协会会议、照顾老母亲之余还当起兼职护士。亲友们有问题也都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控诉自己丈夫,声称婚姻走到尽头,一说就是数小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怨声载道。

表面来看,这名朋友是大家眼中最友善无私的人。而她私下对泰勒坦诚,自己身心俱疲。有一次面对一名倾诉烦恼的同事,她表面上礼貌应对,还不断安慰对方,实际上早已不耐,“我想让她闭嘴或滚开,想扇她一耳光”。

泰勒说,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说对人友善是一种善行。许多女性和她的这名朋友一样,不断给予以取悦于人,不由自主地赞同对方、满足对方要求,难以对别人说“不”。

友善原来只是面具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对他人友善至泰勒朋友这种程度已经不再是值得赞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种病理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

巴巴内尔在其着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

他说,这类女性为数不少,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问题是要成为圣徒可能会致命。当给予成为活着的理由,那人就不再是人”。

巴巴内尔说,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改变习惯解救自我

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滥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充满自卑、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感觉被孤立等。

一家夫妻关系中心负责人说:“如果某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就容易受人欺负。”阿布斯说,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此外,专家还建议“好人”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最后需要记住,要回应别人的需求,但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换句话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但首先要爱自己。

相关专题: 心理健康

相关资讯

心理IN词:路怒症 是什么意思
■ 路怒症名词解释 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指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此类行为可能包括:粗鄙的手势、言语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或实施威胁。 这个…
女人最常得心理疾病:焦虑忧郁症
焦虑症 焦虑症是在家庭生活 或工作中受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发…
心理IN词:耐特尔家庭 是什么意思
■ 耐特尔家庭名词解释 所谓“耐特尔家庭”,是英语“NETTEL(NotEnough Time toEnjoy Life)Family”的简称,起源于澳大利亚,但在中国却非常普遍。由于成本增加、工作压力变大,家长为了提高家庭收入,牺牲节假日…
80后患上30岁综合症:没钱没权没人爱
如果你正在奔三的道路上,突然觉得自己对于职业生涯和感情关系缺乏目标、又充满不安全感,也许你已经患上了30岁综合症。在25岁之后能意识到自己处于身份危机,这是减轻30岁后的焦虑的第一步。也许你会发现你只是在顺…
解读艾滋病人的心理历程
解读艾滋病人的心理历程 1、休克期 当病人得知HIV检验结果阳性时, 可能出现脸色发白,十分激动或烦躁不安,或者似乎若无其事。晚上失眠,也可能有现实感丧失或人格解体。躯体症状可能有心动过速、出汗、惊慌或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