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知识百科 > 保健百科 > 正文

正确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

发布时间:2019-05-01 17:03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师德标兵。 教育周刊: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是我国教育界一向关注的问题,在中央的明确规定下,各高校也纷纷建立了“心理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师德标兵。

教育周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是我国教育界一向关注的问题,在中央的明确规定下,各高校也纷纷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等专职机构。最近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采取极端行为的报道时有出现,人们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到底如何?

林崇德:的确,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有所增多,必须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和心理学界的重视。但是,有些危言耸听的数据和报道有害无益。我们需要的是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多做实事,而不是营造一种使公众误解、使学生人人自危的舆论环境。

这种认识误区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对“心理不健康”的界定不科学。二是测量手段不科学,主要是用消极的量表来测定大学生心理状况。目前国内常用的一些量表,例如scl-90量表等,都存在这个问题。三是当前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去年秋天,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我们成立心理健康课题组,制定了四个科学规范的心理测查量表,可以测定积极面,也可以测定消极面。用这个量表测试我国全国部属院校新入学的30多万大学生群体,测出心理不健康的数据很低,只有百分之几的比率。再联系我们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和体验,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有两个主流:一是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要求咨询和辅导,“要求健康”是主流。不承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错误的,夸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也是不对的。

教育周刊:学生主流是健康的,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有贫困生失去生活勇气,有博士等“高知分子”不堪重负产生心理问题,一些大学新生的“不适应”问题等。这是否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林崇德:对,要求我们“分流归类,具体指导”。我们不能把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扩大化,但毕竟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每个生命都是百分之百,必须认真对待。目前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不同的。比如,就学习来说,一是无法承受学习压力;二是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三是存在学习困难,没有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方面情况更为复杂,一是亲子关系,二是师生关系,三是同伴关系,四是与异性的交往。最后还有自我方面的问题,如自我评价问题、自我体验问题、自制力问题等等。

针对于此,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有的放矢,对不同需要的学生开展不同辅导。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是当好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同时也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意识与能力,成为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

还有一点要引起注意,现在社会上和部分学校中的确存在一种极不科学、极不严肃的思维逻辑:之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许多学生心理不健康。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误解。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说,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目标,其消极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仅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积极的、也是更重要的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正常学生,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坚持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教育周刊: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心理问题与个体所处的环境关系很大,我们又该怎样应对?

林崇德:外界因素的影响的确不容忽视。当前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上唯经济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冲击着大学生思想;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误区和“精英主义”情结压迫和挫伤着学生心灵;不当的家庭教育扩大了学生心理上的消极面;泥沙俱下的大众传媒内容又使学生的不健康意识潜滋暗长。这样的局面,要求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各界来共同应对。

高校是学习的场所,是教书育人的圣地,但现在的学校却日益向三个方向分化:“办教育的”忠实于教育本身;“办学校的”只管硬件不管软件;“开学店的”抛弃学术转向利润,商业气息太过浓重。后两者无疑会对大学生造成消极的心理影响。因此,学校是否坚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否注意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教师又是否安心于本职工作,不因商业行为而冲击到教学质量?这些都是值得高校警惕和反思的。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首先坚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同时关注学校相关决策制定,向校方积极谏言、献计献策。

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要整体化,仅靠学校的呼吁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家庭和社会各界也应投身其中,转变教育理念,净化舆论环境,减轻大学生们身上的压力。

相关专题: 学生保健

相关资讯

白领必看的心理处方单 消除三大职业病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健康,还有日益被关注的心理健康。下面对白领族最容易出现的三大职业心理病进行诊断,并给出心理处方。 白领病症一:胃肠疾病 病症表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
生存的压力上班族真的不容易
生存的压力上班族真的不容易 做一个比岳飞更忠良的上班族,真的不容易!这是一位在从事客服工作的女性网友在自己的帖子里发出的感慨。 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日益加快的生活 节奏、付出与回报的差距、买房的
毕业生成“高压人群”
云南大学“马加爵”案件发生以后,社会各界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格外关注,最近,湖南大学统计学系专门就大学生心理压力指数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约37%的大学生表示压力指数偏高,其中5%的大学生
工作效率低?可能是你的心理出毛病了!
工作效率低?可能是你的心理出毛病了! 工作效率低可能是心理出毛病了! 心理疾病会影响工作效率 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称,1/5以上的上班族受心理疾病影响,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这类上班族经常因病请假,而
心理养生捍卫白领健康
养生先养心,办公室白领是现代社会最繁忙、压力最大的人群,更由于日渐加快的社会节奏、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白领们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由此造成的心理疾患也越来越多。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快节奏会使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