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父母应教子女自我保护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9-03-09 11:22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前几天在外吃饭,邻座的3、4岁的双胞胎姐妹吸引了我的注意。问到她们上幼儿园谁接她们回家时,两个孩子都说“不能和不认识的人走”。我当时看到她们稚嫩的脸上认真的表情,感觉安全 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其实,在我们现在这个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里

前几天在外吃饭,邻座的3、4岁的双胞胎姐妹吸引了我的注意。问到她们上幼儿园谁接她们回家时,两个孩子都说“不能和不认识的人走”。我当时看到她们稚嫩的脸上认真的表情,感觉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其实,在我们现在这个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里,是很必要的。就像这两个姐妹,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叮嘱已经被她们牢牢记住了。新浪网的育儿论坛曾经就“该不该让孩子和陌生人说话”展开过讨论,大家意见惊人不统一。很多人都认为有些担心过度了,怎么连对人的基本信任都没有。但是,我觉得,在教育儿童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尤其是对陌生人说不上,并非是夸大风险了。任何年龄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家长和老师都要教给他们保护自己的方法,特别是在有诱惑的时候。

1、当陌生人赞不绝口时

很多时候,当孩子聪明可爱引人注意时,家长会对周围人的赞誉乐不可支。有时难免

会忽略过多的与陌生人的攀谈,其实已经是让孩子更加勇敢地不认生。作为家长,应该简单果断地感谢对方对自己孩子的喜欢后,带孩子礼貌与之再见。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当你这么做时,就是在保护孩子;孩子也会从你告诉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命令中明白对他人的态度。如果家长和人聊起来,孩子会奇怪,你干吗老说家里的事情,这个没有什么不安全的因素。就像上面的孩子那样,让他们记住反复重复他们的那句话。

2、当陌生人给孩子食品或说跟他走时

我们经常会在火车上遇到这样的情况,邻座人对你的孩子非常关注,还拿出好吃的给

孩子,倘若你没有给孩子带这个吃的,小家伙看到后会一个劲流口水。第一次无论对方多么热情地给与,一定要坚决地加以回绝。让孩子谢谢对方。虽然孩子会馋嘴,但是家长必须意识到即便是再和善的人,你只要第一次让孩子接受了赠给,他会被食物吸引,而忘记自己的安全。而且,有些时候,一旦对方图谋不轨,食物就会是最危险的手段引孩子上钩。时刻提醒孩子不吃陌生人的东西,才能减少丢孩子的风险。孩子要知道家人不在身边,就不能和任何人走。无论谁说带你找妈妈,也要在原地等候。

3、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身体

当有人抚摸孩子,家长要教给你的女儿“身体是自己的宝贵处,不能被人动”。某些过分的亲热,即会让孩子不安,也会伤害孩子。告诉孩子,不要以为亲孩子的人就是对孩子的喜欢,学会用手或身体抵御其他成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身体的抚摸。同时,家长更不能忽略对男孩子的教育,保护男孩子的身体不受侵害这是一样重要的。可能很多家长都觉得小男孩不像女孩子那样柔弱,而且通常是会以男孩占别人的便宜为荣,所以不太注意教他们保护自己的身体。我们一定要清楚,男孩也要懂得自己的身体不应被触摸。如果对方就是这样,让孩子大声喊出来,坚决说“不”。

4、遇到危险时的求助

一旦孩子受到陌生人的威胁,教会孩子记住求助的电话号码,比如110等。记住家里的

地址、电话或父母的姓名,再有人相助时提供出来。

上面这些看似简单的安全保护,应该深入到孩子的内心。遇事不惊,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和陌生人走,会拒绝他人,是我们的孩子应该牢记的常识。

相关专题: 幼儿教育

相关资讯

如何解决小孩子脾气坏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们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其次应该了解孩子是怎样通过发脾气来得到需求的表达;然后应该和孩子沟通,了解和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后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这种反应方式不受欢迎。
父母教育孩子六种错误态度
(一)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
父母在教育中应改变的理念
1、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改变以考分来判断孩子的标准,因为孩子的素质不是单纯由成绩来表现的。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争取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
假期里如何提高幼儿的智商
暑期到了,父母和幼儿在一起的时间也多了,此时教育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专家认为,提高幼儿智商应该营造轻松、有激励性的气氛,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导。 多多说话。 心理 学家认为,让幼儿早一点学会掌握语言
父母不要陷入“过度”的养育革命
“中国式家长”溺爱成自然 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是全世界闻名的,中国父母操在孩子身上的心可一点不必老外们少。最近,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北京市一些幼儿园投入使用,家长们通过网络随时在线观看孩子在园中的生活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