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孩子的谎话要不要戳穿?说谎心理和应对

发布时间:2020-10-12 01:44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很多人习惯地认为,孩子童言无忌,敢于揭露“皇帝的新装”。于是,对孩子说出的话,家长往往深信不疑。然而如果孩子说谎的话,家长该如何面对这些“小谎言”,才能避免给孩子扣上不诚实、爱说谎的“帽子”呢?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深入分析孩子的说谎心理。 什么是说谎心

孩子的谎话要不要戳穿?说谎心理和应对

很多人习惯地认为,孩子童言无忌,敢于揭露“皇帝的新装”。于是,对孩子说出的话,家长往往深信不疑。然而如果孩子说谎的话,家长该如何面对这些“小谎言”,才能避免给孩子扣上不诚实、爱说谎的“帽子”呢?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深入分析孩子的说谎心理。

什么是说谎心理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撒谎的倾向是一种自然倾向,它是如此自发、如此普遍,我们可以将其当作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研究认为,儿童直到七八岁,都不能完全陈述事实,他们并非要欺骗谁,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夸大或扭曲现实。

案例重现

一天早晨,俊俊来到幼儿园后坐在活动区的凳子上呜呜地哭泣着,蒋老师边安慰,轻声问道:“俊俊,发生什么事了?”俊俊边哭边告诉老师:“我爸爸骂我。”老师听后非常气愤:“我会让你爸爸向你道歉的。”说着就安慰起孩子来,过了好一阵,俊俊的情绪才慢慢缓和过来。

到了幼儿园放学的时间,老师向俊俊的爸爸问及此事,他反倒非常吃惊,说他们夫妻俩从来都没有对孩子,甚至是任何人说过粗鲁的话。后来,俊俊爸爸想了想,说:“只是今天早晨出门时,因为时间不够了,就没来得及满足孩子想买零食的心愿。”

分析原因

很多家长会疑惑,为什么俊俊不正面说出原因,反而说爸爸骂了他呢?一方面,由于孩子的经验和记忆有限,很容易错误地解释某个事件。孩子到了5岁以后,当他们有了一定的情感理解力,孩子的表现就不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地哭了,而是把事放在心里。可以说,孩子的“说谎”只是一种描述方式,是其焦虑和情感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情绪表达。

另一方面,孩子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顾事实真相,而编一个小谎言恰恰能让他达到目的,于是,说谎就成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孩子只是利用现有的条件,服务于自己的目的。

小孟支招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如果孩子的叙述和事实不吻合,不要急于认为他是在“撒谎”,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这样做是不是有他的理由?比如,如果孩子在小朋友面前“吹牛”自己可以展翅高飞,是不是希望自己是超人?是不是希望老师会表扬他?

2、试图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

发觉孩子为了逃避责任而“编瞎话”,不要急于揭穿他,不要“刑讯逼供”,而是尝试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引导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本身,而不是你的情绪反应上。

3、家长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诚实品质,家长不仅要对孩子坦诚相待、言而有信、遵守诺言,也要在孩子面前对所有人都能这么做。

4、营造温馨的家庭环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即便“闯了祸”,只要说出真相,并不会给他带来伤害。事实上,当孩子确认说实话没有坏处时,他会更乐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5、教导比惩罚更有效

孩子承认事实时,无论他承认的“错误”有多么严重,家长也不要惩罚他。因为鼓励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质,远比惩罚他打碎了贵重的花瓶更为重要。

相关专题: 鼓励孩子

相关资讯

儿童教育中怎样防止孩子的玻璃心
现在,好多家庭都有2胎娃娃,爸妈稍有不慎,就会引来孩子的“玻璃心”,从各方面的了解中,感觉其实很多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起源于小孩太敏感脆弱玻璃心,自我调节能力低下,一点点挫折就造成极大的损伤。那么如何教
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说的“三个字”!
上课了,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小玲第一个举手,当孩子自信地说出答案时,老师开玩笑似的瞪了一下白眼:“你好笨,这么简单的都答错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做这样的好人!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有人问孔子:“别人对我充满了仇怨,我却仍用恩德去对待别人,您觉得怎么样?” 孔子说:“你把恩德用来对待仇怨,再拿什么
娃娃为何爱咬手指?
婴儿时期把手放嘴里是很自然的反射,但过了口腔期(2岁左右),就不该再有常把手放到嘴里的行为。而咬指甲的行为通常在3-4岁时开始出现,随着年纪增长逐渐增加,到青少年时期达到高峰,接着逐渐减少。孩子会咬指甲、
一考试就怯场,平时的努力为何换来低分数
亮亮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尽管只有7岁,却能背请很多唐诗宋词,还能跟着电视上讲不少英语,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他都能回答,老师说:“亮亮这孩子很聪明,在教学方面,只要他能够静下心去做,正确率可以达到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