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家长究竟是怎么影响孩子性格的?

发布时间:2020-10-12 14:16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在和孩子相处中,孩子变化无常的脾气性格,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明明想去和孩子友好相处,可孩子往往不按常理出牌,这脾气说来就来,真是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就搞不懂了,明明好好的,为什么要哭闹啊?就不能好好说话吗,哭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家

在和孩子相处中,孩子变化无常的脾气性格,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明明想去和孩子友好相处,可孩子往往不按常理出牌,这脾气说来就来,真是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就搞不懂了,明明好好的,为什么要哭闹啊?就不能好好说话吗,哭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家长们一方面觉得摸不着头脑,不止如何是好,另一方面觉得如果孩子没有脾气,或者可以全听大人的指挥多好。

今天我们就帮各位家长了解一下,为什么孩子会有脾气性格?

家长究竟是怎么影响孩子性格的?

脾气性格这个东西,不仅仅是孩子有,大人也有,甚至我们身边很多哺乳动物,猫啊狗啊都有。人类和动物身上为什么会有这种东西呢?

用一句话即可说清,脾气性格,是为了“求存”,即为了个体生命可以存活下来。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动物及人类都没有脾气性格,那么在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害怕,就不会想去逃跑,身体就不会有应激状态,不会想去战斗,就很可能被大自然所淘汰,然后灭亡。

再说孩子的性格,孩子哇哇大哭,告诉家长排便了,告诉家长肚子饿了,这些都是很明显的求生存的信号。

等孩子长大了,如果孩子的爸爸妈妈是控制欲很强的人,孩子为了在这个家庭可以活得下去,要么变得更强,要么变得无比柔弱,听从父母支配,这也是为了求生存。

所以,孩子为了迎合生存环境,在出生后,接受到生存环境的信息,慢慢知道自己在什么环境下,是谁来抚养自己,父母的脾气怎么样,妈妈能不能及时给自己换尿布、喂奶···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生存姿态,也就是调整自己的性格。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刚刚出生的三年内,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非常大的原因,因为他们急需做好调整,快速收集信息,才能迎合环境,活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互相不了解,所以这是一个互相探索的过程。父母不要想当然,觉得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要耐下心,仔细观察和了解,因为他是世间万物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和你心里预期的一样。另一方面,孩子其实在根据家长的态度,调整自己,换句话说,孩子对你的态度,都是因为家长的言行模式导致的。

幼小的生命,在调整自己的脾气性格时,都会采取“试探”的方法,这是每一个生命都拥有的技能。比如,他干了一件事,而爸爸妈妈发火了,下次他就会减少这样的行为。在“试探”中,孩子的性格脾气不断丰富、形成。

所以!

当父母的言行模式非常单一、简单粗暴,孩子就会习得单一的应对模式;当父母的言行模式复杂多变时,孩子就会习得更多样的处理方式。

到这里,就道出了本文想要传递的终极精神:

家长对待孩子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单纯对孩子严苛、单纯对孩子呵护、单纯对孩子放纵、单纯对孩子控制···而是把这一切,全部揉在一起,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态度。这是为了孩子在应对父母时,可以让性格趋于平衡,不至于形成一种简单粗暴的性格,不至于让孩子只会在家里对付父母,到了外面遇到其他情况,就无计可施。

当然了,有的父母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身边的人际问题,没有分寸,他们对待孩子,就不可能在适当的情况运用恰当的态度。一样情况下,他们会很混乱,一会对孩子溺爱,一会对孩子控制,完全没有规律,孩子一脸懵逼,严重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相关专题: 育儿知识

相关资讯

注意啦!车里有这个东西赶快扔掉!!小心被罚款
4月13日 一位网友晒出一张罚单 称因在自家车内挂饰物 而被罚款50元 “车内挂饰品算违规还要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实施条例第62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 有相关规定 禁止在机动车驾驶室的
孩子听表扬上瘾怎么办?
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收听主播陈郁朗读音频 ◆ ◆ ◆ 文 | 陈郁 现在的育儿观念纷纷告诉家长要多表扬孩子,才有利于孩子的乐观、自信、安全感,但往往育儿技巧里,单纯告诉家长要表扬孩子,并没有详细地说明该怎么表扬孩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高考
曾经,“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是生活中流行的口号。教育是中国亿万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弟的一剂强心针。 如今,“一毕业就等于失业””“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等等口号却在调侃教育,这个曾是
孩子爱看书,却写不好作文?
小鹏是个爱看书的孩子,才上四年级,家里书架上就摆满了他爱看的书。书的种类广泛,有科技类、小说类、历史类、绘本类……小鹏的父母看到小鹏爱读书都很欣慰也很支持,可是他们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小
儿童的安慰物
儿童时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这些安慰物可以是一块毛巾、一个绒毛玩具、一个毛巾被等等,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和这个安慰物形影不离。在一所幼儿园进行研究期间,我看到一个2岁多的女孩整天抱着一个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