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佝偻病的症状

发布时间:2020-12-09 17:40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专家解读】佝偻病初期症状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活动期症状头型变成“方颅”,出现佝偻病串珠,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3~18月龄。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

佝偻病的症状

【专家解读】佝偻病初期症状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活动期症状头型变成“方颅”,出现佝偻病串珠,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3~18月龄。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

初期(早期)

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活动期(激期)

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

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 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

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

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

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可能因为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相关专题: 育儿知识

相关资讯

佝偻病怎么治
【专家解读】佝偻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为主,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佝偻病的 治疗目的 在于控制活
宝宝添加辅食的正确顺序
【儿科医生谈】宝宝辅食添加的顺序,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原则,4个月宝宝辅食添加,6个月宝宝辅食添加,9个月宝宝辅食添加 辅食添加的正确顺序 【第一阶段 米粉】 4-6个月宝宝第一次添加 蛋黄应该是宝宝的第一个辅食吗? 小
小儿慢性胃炎
小儿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持续反复作用于胃黏膜所引起的慢性炎症。 慢性胃炎发病原因尚未明了,各种饮食、药物、微生物、毒素以及胆汁反流均可能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关。 小儿慢性胃炎的症状主要表现是反复腹痛,无明
小儿哮喘的注意事项
【专家解读】小儿哮喘的注意事项:控制发作,重视预防,冬病夏治,积极治疗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坚持用药。 1. 小儿发作缓解以后继续治疗,以求稳定疗效,最大限度的力争不再发作。 2. 重视预防,第二位才是治疗
母乳促进骨骼生长和面部肌肉发育
体检显示,吃母乳的宝宝骨健康较好。虽然母乳中钙磷的比配方奶中少,但是比例合适,宝宝差不多都吸收。奶粉中就不见得都能吸收。随访到青春期,孩子的骨健康比例都比较高。